中新社北京4月5日电 (李贵刚 张俊 李晓伟)5日是中国传统节日清明节。当天,中国多地举行活动,除展现清明风俗外,也以各类形式表达对故人的追思与纪念。
第13届黄帝文化国际论坛于5日下午在黄帝故里河南新郑举行。“60年一甲子,12年一轮回”,从2007年至今,致力于传承和弘扬以黄帝文化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黄帝文化国际论坛已连续成功举办了12届,越来越受到全球华人的广泛关注,影响力和知名度与日俱增。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康震认为,人们今天对于黄帝的纪念,其实也是一个不断加强、放大、增强黄帝及黄帝文化的一个过程。
沿袭北宋清明风俗的颁新火大典5日首次在包公故里安徽合肥包公园举行,包公后人、台湾同胞等社会各界代表百余人共同见证。
颁新火是北宋时期的风俗习惯,古时,从皇家、官府到民间都在清明节禁烟火、吃冷食、祭奠先人,并且重新钻燧取火,取除旧布新之意。其中,包拯所在的开封府向百姓及外国使节颁发新火,以示天赐恩泽。
记者在大典现场看到,上午9时,礼乐声起,身着传统服饰的“包大人”和亲随诵念祝词,熄灭旧火,颁布新火,并按照北宋习俗,向现场民众赠送柳枝,表达祝福。此外,颁新火大典还上演了神秘的傩舞,演员们头戴面具,伴着音乐跳起傩舞,以辟邪迎瑞。
来自台湾新竹的游客朱子常表示,台湾建有各类包公庙千余座,包公故事在台湾知晓度很高,希望两岸能共同传承和发扬包公精神和传统文化。
位于河北石家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的白求恩墓前,白色和黄色的菊花满地,人们静静地排成队,缓缓地绕墓一周瞻仰。
今年是白求恩逝世80周年。1938年3月,这位来自加拿大的胸外科医师率领一支外籍医疗队来到中国,抢救伤员、创办医院、支援抗战。
清明临近,各界人士一连多日自发从各地赶来,为白求恩献上不尽哀思。
“他是一名国际主义战士,为了中国人民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奉献了自己的生命。”来自本地一所中学的老师和自己的学生一起来祭奠。她表示,白求恩精神不管在哪个年代,都非常值得学习。
当日,常年旅居美国的许习伟和老伴也来到墓前凭吊。“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常常来这里,很怀念这些为革命做出贡献、付出鲜血的烈士们。”许习伟用颤巍巍的双手拍照留念,她说儿子出国前也曾来这里拍照留念,这样做是为了“留住自己的根”。(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