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被看好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
我们这一代年轻人
被称作最幸福的一代
也是曾经不被看好的一代
有人说,我们缺乏足够的责任感
有人说,我们总是缥缈不切实际
有人说......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关于我们的九个故事
也许可以给你答案
△100年前的今天,五四运动爆发。100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着自己的奋斗青春。
一个让人不解的选择
但它是自己的青春志愿
01
2013年,24岁
朱博清华大学硕士毕业
从北京到广州
在变电检修试验班
他穿上蓝色工装
“清华学霸”是有些人打趣他的外号
“一定在一线呆不久”“哪愿意当工人”
是初入职场的他听过最多的质疑
2019年, 30岁
他睡过工地处理过大修
成为了检修试验班最年轻的班长
夺得南方电网检修技能竞赛冠军
三十而立
这已经是他在检修班组的第六个年头
“我是一名电力工人”
朱博骄傲地说出他的青春志愿!
2009年,21岁
顶着很多人的劝阻
关改玉放弃舒适安稳的工作环境
成为整日风吹日晒的钢轨探伤工
她每天背着十来斤重的工具包
在上百公里的线路上检测焊头
蹲、起,再蹲、再起...
一干就是10年
2019年,31岁
作为凤毛麟角的女探伤工
她练就了一身超声波探伤的硬功夫
经她检测的上万个焊头
准确率都在95%以上
人称“钢轨医生”的她带领一群有志青年
向着高铁探伤技术的最前沿挺进
“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就是她的励志格言
更是证明自己的决心
03
2013年,20岁
王天明来到油田进行焊接训练
这是一份常年与枯燥和寂寞相伴的工作
“太年轻”“油三代”种种标签
似乎与焊接这个艰苦的一线岗位
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
2019年,26岁
他一次次用手中的焊枪证明自己
嘉克杯焊接大赛单项冠军
全国青年岗位能手
每一项荣誉都见证着
这名青年电焊工的一路成长
“定将自己的未来与企业牢牢焊接在一起!”
王天明依旧在路上!
2014年,22岁
刘家琼进入建筑行业
一路从广东辗转云南
穿上工装扎根一线工地
登上塔吊参与城市建设
建筑工地、百米高空、塔吊司机
这些似乎都与“90后”女生格格不入
2019年,27岁
作为一名塔吊女司机
她参与建设云南在建第一高楼
行走几百米的云端如履平地
攀爬六十六米的高楼只用三分钟
这一切,超过许多男性同行
这是她入行的第五个年头
“事实证明我也可以!”
刘家琼用行动证明了自己!
亦是兑现曾经的诺言
05
2006年,22岁
王磊专科毕业成为一名轨道车辆装调工
次年,中国铁路面临第六次大提速
5个多月,150多个日夜
吃在厂房、住在场地
面对故障没有头绪
他只能给外籍专家当“拎包小弟”
2019年,35岁
他已成为高级工人技师
是最优秀的高铁调试团队带头人
亲手调试第一组中国标准动车组
所有试制项目一肩担起
正在为京张高铁一路披荆斩棘
12年青春与高铁相伴
他完成了自己的蜕变
中国高铁又何尝不是呢?
2004年,16岁
宋正东就读梅家河中学
他是大山里的孩子,家住土坯房
曾经年仅七岁的他
被电视台录下渴望读书的神情
从小学、到初中再到大学
他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行之不易
2019年,31岁
他成为海外项目的部门主管
不仅还清了助学贷款
让家里彻底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还在宜昌市区安了自己的新家
不仅实现了曾经
“去看看外面世界”的愿望
还在工作中
成为了独当一面的行家里手
凝聚着他们奋斗的青春
07
2013年,28岁
吴璐博士毕业离开大城市的繁华
跟随第一代核工业人的步伐
告别自己熟悉的世界前沿领域
投身祖国最需要的
核电厂核燃料及材料辐照效应基础研究
作为科室第一位博士
承担的不仅仅是责任和使命
更多的还有观望
2019年,34岁
他攻克了技术难关
获得了国内第一张
核燃料和材料纳米级分辨率的高清“照片”
为我国核电厂核燃料及材料自主化
提供第一手数据和资料
20余项国家级重大项目
30多篇技术论文
只是过去5年科技攻关的侧面写照
“建成国际一流的辐照效应研究技术体系”
是他毕生的目标
2012年,22岁
王亚辉进入通信行业
却努力做一个“非典型”的运营商人
从消费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
从云计算到大数据
他一直在学习
那些看似跟通信全无关系的知识
2019年,29岁
作为年轻的创新业务经理
他带领团队开拓创新
打造1套城市管理精细化产品
完成5个区9个重点项目攻坚落地
带动1.3亿创新业务签约
“创新转型永远在路上”
是激励他多年的口号
2008年,25岁
陈波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奔赴海外
在当时,国际工程并不热门
他的同学很少有人选择这样的工作
第二年他被派到
印度尼西亚苏娜拉亚电站现场长驻
2019年,36岁
中国出口国外第一台60万亚临界机组
阿尔及利亚执行光伏电站
...
他随“一带一路”出海耕耘多年
完成了一个个“从无到有”的挑战
被公司任命为新能源事业部总经理
在工作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是他奋斗多年最大的心愿!
吾辈青年,岂容解甲
惟有自请长缨!
复兴号设计团队平均年龄37岁;
嫦娥团队、神舟团队平均年龄33岁;
北斗团队平均年龄35岁……
我们是央企青年!
五四百年
奋斗如一
功成不必在我
功成必定有我
(本文来源于公众号国资小新)
责编:季冉冉、张青津